新闻动态

W&H News

炜衡速评 | AI“魔改”行为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
新闻动态
原创:陈刚文 12月12日

近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整治AI“魔改”现象。随着AI技术发展,AI合成视频门槛降低,AI“魔改”尤其是AI换脸等现象频发。自媒体博主利用社交网站上的视频、图片资源制作逼真AI合成视频,恶搞经典影视作品或合成明星照片。我们怎样看待这些现象背后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北京市炜衡(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刚文律师接受了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日日睇》G4出动的采访,并发表了相关意见。


陈刚文 律师

炜衡广州高级合伙人

炜衡广州未成年教育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业务部主任


该行为侵犯肖像权,大家已经普遍知道。我国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例如使用明星的相片合成接吻拥抱视频,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变造了明星的肖像视频,若未经该明星授权,则构成对该明星肖像权的侵害。被侵权的明星或其他个人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肖像权纠纷的,被诉的AI软件开发者和运营者极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而多数人比较少接触到的则是关于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中的社会公共利益。由于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中至为重要的生物识别信息,是与特定自然人唯一对应的、难以改变的个人生物特征,人脸信息的滥用关涉到每个个人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AI换脸技术的滥用,可能导致公众形成“眼见不为实”的心理预期,破坏长期以来形成的通过视觉等对外部信息来源的信任,加重社会交往成本,冲击甚至消解互联网数字世界中社会共同体的信任。

倘若未经人像主体的同意和授权,利用AI换脸技术生成了不合乎社会公序良俗的视频,例如有人生成了可能属于淫秽物品性质的视频或图像,并广泛传播,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的“个人信息处理者违法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公益诉讼中的一种,情节严重恶劣的,还有可能同时触犯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为此,我们建议AI合成技术的开发商和运营商需严格规范自身研发运营技术,视频平台也须加强对上载视频的监管。而我们日常用户更应该提高对自己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确保让AI技术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工具,而非阻碍。